11月7日下午,学校召开产业学院引进国际化专业课程试点工作研讨会,就2023年春季学期引进世界一流名校国际化专业课程并开展试点工作开展交流研讨。会议由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龙艳主持,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宋小春参会指导。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龙艳首先介绍课程引进背景及相关信息。她指出,引进世界一流名校国际化课程,既是贯彻落实学校“十四五”规划中“在地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核心措施,也是推进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十四五”规划6大子行动计划的重要支撑。2022年学校分两批次共引进13门世界一流名校国际化通识课程,选拔了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跟课,进一步开拓了学生国际视野,提升教师国际学术竞争力提升。我校四所现代产业学院,作为对接湖北现代产业体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阵地,在产教融合、学科交叉融合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着紧迫的使命需求。引进国际化专业课程有助于加快产业学院国际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和国际化师资水平的建设。
随后,课程项目方代表为各产业学院详细介绍了交叉学科国际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及相关课程推荐方案,结合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类型、课程时长、重要知识点需求,为每个学院分别推荐了1-3门由该领域世界顶尖名校教授直播讲授的专业课程,各学院与会代表就相关课程内容、讲授深度、助教跟课及课程考核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会上,2022年春季学期国际化通识选修课两名校内跟课教师就课程讲授、学生反馈及教学心得进行了分享,对拟推荐引进的专业课程提出了各自建议。研究生院、教务处相关负责人就国际化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开展和引进情况进行交流。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宋小春作总结讲话。他指出,引进国际化专业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相关学院和职能部门统一思想,高度重视。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专业课程引进工作应在前期通识课程项目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通过试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二是各产业学院应紧密结合学院发展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精心选择课程,做好学生和跟课教师的遴选,要加强过程管理,确保成效;三是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根据职责和分工,在课程考核、成绩认定、助教工作量认定以及经费保障等方面出台相关制度,建立机制,确保可持续发展。
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数字艺术产业学院、芯片产业学院主要负责人、课程引进负责人、学院外事秘书,教务处、研究生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全体职工及项目课程方代表参加此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