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经常教育国家公职人员真正做到为政清廉,强调领导干部要过好“五关”,即过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周恩来常常告诫亲属们,不要靠上辈掌握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也不要有任何优越感,要同普通百姓子女一样。
周恩来与邓颖超没有子女,但是亲属很多。他们对亲属既疼爱又严格要求,决不因为自己身居高位就允许亲属搞特殊化。
周恩来的侄儿、侄女很多,新中国成立后都想去北京看望这位当了国务院总理的伯父。为此,周恩来就给亲属们规定了“十条家规”:一是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去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二是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三是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总理代付伙食费;四是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五是不许请客送礼;六是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七是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来办;八是生活要艰苦朴素;九是在任何场合下,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十是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周恩来的家规是这样定的,也是这样认真执行的。他以身作则,不让亲属沾上自己的光,即使亲属们符合条件应该享受的待遇,也执意不许。周恩来的侄儿周尔辉原在北京读书,后来留在北京钢铁学院工作。在北京的10年间,从没有说出和周恩来的关系,直到入党时,组织上到淮安老家调查,才知道他是周恩来的侄儿。1961年7月,周尔辉结了婚,爱人在淮安,钢铁学院为了照顾他,设法于1963年把他爱人调到北京。有一天他们夫妇去看周恩来,并向伯父说了这件事。周恩来听后说:“噢,这么容易?要是人家不接受呢?”侄媳说:“不接受就回去嘛!”后来,周恩来批评他们说:“这几年遭自然灾害,中央调整国民经济,北京市大量压缩人口,国务院也正下放、压缩人员,你们为什么不带头执行而搞特殊化?照顾夫妻关系,为什么只能调到北京不能调到外地去?”又说:“办事情不能首先考虑个人方便,要首先想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后来,周恩来说服了钢铁学院的领导,限期将侄儿、侄媳一起调到淮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