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智夫曾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先后参加江苏睢宁县高作镇、安徽灵璧县后马家等10余次战斗,因战负伤被评定为三等甲级伤残军人。掀开周智夫衣服,右肋一道伤疤格外显眼,长约10厘米,并向内凹陷。这道跟了他一辈子的伤疤是怎么来的?那是1946年4月,周智夫担任新四军淮北七分区独立四团二营四连支部书记。在安徽濠城外阻击国民党军队抢粮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作战勇猛顽强。突然,一颗子弹射中他的左肩窝,贯通右肺,穿出体外,留下了那道永远的疤痕。
和平年代,每次被问及这道伤疤的来历,周智夫总是这样回答:“能为人民流血,是一生的光荣。”寥寥数语,传递着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这是一道感恩之疤。在险恶的战争环境中,党组织始终没有放弃重伤的周智夫,抬着他,冒着枪林弹雨突破道道封锁线,先后7次辗转治疗。周智夫经常说:“我这条命是党给的,没有党就没有我们这一家子。”
战争在周智夫身上留下的伤疤,见证了党对革命同志的不抛弃不放弃,见证了老一代共产党人的赤胆忠诚,也见证了革命同志间的深厚情谊。
周智夫戎马一生,对军装情有独钟。即便离休了,此情不减。但凡隆重场合,都会穿着熨得笔挺的军装。一套军装,被他穿了三十余载,已经褪了色,略显老旧。儿女们多次劝他换一套新的,周智夫始终没有同意。他说:“勤俭节约传家宝,什么时候都离不了。”在周智夫看来,只要军装不影响军容,就没必要破费买新的。
岁月流逝,黯淡了军装的绿色,却厚重了军人的底色。周智夫的勤俭美德已融入血脉,进入生活的角角落落。
走进周智夫的新家,满目皆是简单朴素的陈设,没有一件名贵家具、高档电器。2008年搬入现在的新居后,用了几十年的沙发、钢管床等老旧家具,也随着他“住”进了新家,就连上世纪50年代的牙缸、饭盒、勺子都在继续发光发热。搬入新家,居住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周智夫专门制作记录除伙食外日常开销的《生活备忘录》。翻看备忘录发现,小到两块钱的卫生间灯泡,大到上千元的电器开支,每一笔都记得很详细,仔细计算了一下,从2009年到现在,周老平均每月开销仅几百元。
2018年春节,周智夫终于有了一套崭新的马裤呢老式军装。此时,他正躺在解放军304医院的重症病房,神志时而清醒时而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