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美国圣约翰大学(St. John's University)副教授应邀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出处:“111”引智基地    日期: 2018-05-22 00:00:00 点击数:

应我校细胞调控与分子药物“111”引智基地陈兴珍教授邀请,美国圣约翰大学Yu Yong副教授于5月19日至22日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访问。5月21日上午,Yu Yong副教授在轻工楼为我校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学生、研究生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报告题目为“When receptor meets ion channel: the molecular basis of the assemblyand function of the TRPP2/PKD1 complex”,生食学院教师及学生参加了报告并在会后进行了深入的学术讨论和交流。

Yu Yong副教授在报告中深入浅出的讲述了他们实验室在膜蛋白领域所做的贡献,重点阐述了他们对TRPP1和TRPP2膜受体离子通道功能及结构的解析及其对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的治疗作用等方向近几年最新的实验进展。ADPKD是遗传性多囊肾疾病中最常见的单基因疾病,发病率约为 1/400 ~ 1/1000,约占终末期肾衰病的10%。患者主要靠透析或肾移植治疗维持生命,每年直接消耗的医疗费用近百亿美元。ADPKD的发生与TRPP基因密切相关,TRPP基因包括TRPP1和TRPP2两种,关于这两种通道的组成及激活机制是知之甚少的。在Yu Yong副教授的报告中,他们利用爪蟾卵母细胞作为研究模型,首次阐明了TRPP1与TRPP2以1:3的比例形成四聚体,其中TRPP2作为主要的离子通道蛋白,通过其C端的coiled-coil 结构形成同源三聚体,而后与1个单位的TRPP1蛋白组合形成具有功能的离子通道。他们还发现了TRPP2蛋白C端F604位点对该四聚体离子通道功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后续与基地陈兴珍教授的合作中,他们联合发现了TRPP2蛋白中L557能够影响其Pre-S1 and TRP-like结构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通道的开放,他们进一步解析了L557突变后通道改变的结晶结构,阐明了L557及F604突变后通过使得通道门控基团发生位移的分子机制。

在Yu Yong副教授全英文讲授PPT展示的内容时,考虑到学生对一些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的欠缺,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授运用一些简单易懂的图片、动图以及视频对我们进行展示和讲解,让原本严肃拘谨的学术报告氛围变得生动活跃起来,在最后的提问环节,面对学生的踊跃提问,教授都一一认真而有耐心地进行解答,并不厌其烦的进行重复讲解,尽力让学对研究内容做到最大程度的理解。

会后,陈兴珍教授着重向Yu Yong副教授介绍了我校近几年良好的发展态势,并着重介绍了“111”基地的发展情况,并向Yu Yong副教授一一介绍了目前基地中方及外方的团队成员。同时,陈兴珍教授课题组2位年轻老师也向Yu Yong副教授介绍了近1年的工作进展,Yu Yong副教授表达出了极大的兴趣,对2位老师的工作表示认可,并表达了对我校在生物医药领域积极工作的认可,同时进一步表示希望和基地展开更加有效的科研合作。此次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了我校与海外人才合作的层次,促进了海外人才与我校科研骨干的融合,对形成国际化学术团队、开展高水平合作研究、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升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Yu Yong副教授简介:

Yu Yong,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现为美国圣约翰大学生物系副教授/博导, 主要研究方向为离子通道和膜蛋白组装、功能及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近几年主要研究的是TRPP蛋白家族离子通道组装、结构的解析。累计获得科研经费200万加元。先后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

代表性文章:

1. Arif Pavel M, Lv C, Ng C, Yang L, KashyapP, Lam C, Valentino V, Fung H Y, Campbell T, Moller S G, Zenisek D, Holtzman NG and Yu Y. Function and regulation of TRPP2 ion channel revealed by again-of-function mutant.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6; 113: E2363-2372.

3. Yu Y, Ulbrich M H, Li M H, Dobbins S,Zhang W K, Tong L, Isacoff E Y and Yang J.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e assemblyof an acid-sensing receptor ion channel complex. Nat Commun 2012; 3: 1252.

4. Zhu J#, Yu Y#, Ulbrich M H, Li M H, IsacoffE Y, Honig B and Yang J. Structural model of the TRPP2/PKD1 C-terminalcoiled-coil complex produced by a combined computational and experimentalapproach.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1; 108: 10133-10138.

5. Yu Y, Ulbrich M H, Li M H, Buraei Z, ChenX Z, Ong A C, Tong L, Isacoff E Y and Yang J.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asis ofthe assembly of the TRPP2/PKD1 complex.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9; 106: 11558-11563.

6. Yu Y, Shi L and Karlin A. Structuraleffects of quinacrine binding in the open channel of the acetylcholinereceptor.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3; 100: 3907-3912.



上一条:学校推进统战工作向基层延伸
下一条:艺术设计学院2018届本科毕业作品展开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