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次唱校歌是在军训,也许是喜欢,歌词背得非常快,后来每次听到的时候都会轻轻哼几句,大家一起唱的时候能感受到久违的热血沸腾。”
“传承一种文化,凝聚一种力量。今天毕业典礼听师生唱起这首校歌,格外动人。”
“听过很多学校的校歌,湖工大校歌是我认为最具风格和特色的一首,也是音乐层次最丰富的一首,既有激扬热情的歌咏,也有婉转动听的诉说,唱出了一代代湖工大人扎根长江边、南湖畔躬耕不辍、培育桃李的光荣与梦想,勾勒了公园里的大学依河而建、秀美旖旎的校园风光,用深情的歌声诠释了湖工大人‘工业报国,科技强国,创新兴国’的自信与担当!”
日前,长江日报策划的“跟着书记校长唱校歌”活动走进(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报道组专访了(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彭育园,请他讲述湖工大校歌与湖工大人的故事。6月21日,报道一经推出就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点赞。多位(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的校友和在校师生在大武汉APP上跟帖留言,回忆起他们唱起校歌的情景。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其中的几位,请他们谈谈校园美好时光、校歌给予他们的巨大人生激励。
湖工大党委书记彭育园在接受长江日报《跟着书记唱校歌》节目录制,在该校校史馆与同学们合唱校歌《青春校园》。通讯员陈玲 摄
校歌唱出了师生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看到湖工大重视校歌文化的报道,令人欣慰。校歌是我在学校分管宣传工作时按党委的要求具体组织创作的。”(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傅洪涛在看到长江日报报道时回忆起当年校歌出炉的始末。
傅洪涛回忆道,十多年前他在(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时,学校组织校歌创作,全国各地的校友积极投稿,大多都围绕学校历史沿革、专业特色、校训内容等做文章,面面俱到,但缺少新意。后来,跟专业词作者聊创作时,专家说校歌创作要凝聚精神内核、体现自身特色。
于是,学校决定委托知名词曲家雷子明、王原平、彭志敏等开展创作。2014年3月7日,傅洪涛率宣传部、校团委及学校语言文学专业教师首次与三位专家接洽、交流校歌创作。3月24日,词作家雷子明来校与时任校党委书记周应佳同志深入访谈、交换意见,并对校容校貌进行实地考察,还调阅了学校相关历史资料和校歌征集作品。随后,雷子明以湖工大特有的地域文化、工业文化为主线展开,进行歌词创作。
傅洪涛介绍,千年古河巡司河流经校园,这在武汉高校中是绝无仅有的。(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也是湖北唯一以“工业”命名的高校,围绕“建设高水平工业大学”设计建造了一条南北贯穿的工业文化长廊,歌词中的“一河一廊”集中展示了工业文化的精髓就是不断创新,体现出(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的文化特色。
“由于歌词内容主要体现大学生的励志成长,我们提出传唱群体也要以大学生为主,因此校歌取名为《青春校园》。”傅洪涛说,歌曲以民族唱法为主,糅合通俗歌曲元素,清新优美,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教授张晓星本科毕业于湖北工学院((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在电气领域深耕奋斗二十余年,成为国家级人才,带领团队率先开发出国内首台环保绝缘气体金属封闭开关,成功实现该装备的“中国制造”,还作为唯一中方参与人制定了国际大电网组织(GIGRE)国际首个环保型气体应用技术标准。他说:“我们的校歌唱出了师生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每次师生起立共唱校歌时,我都会被熟悉而激荡的歌声感动。”
将校歌写进自己的人生里
每逢重大场合,湖工大师生必唱一首国歌、一首校歌。在2023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学校首批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计算机学院毕业生许逸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当校歌再次在耳畔响起,我不知不觉中已泪流满面。”
“我就是唱着校歌开启大学生活的,从本科到支教,再到硕士,我人生中最美好灿烂的八年青春都与湖工大息息相关。”许逸在校期间曾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等国家级、省级表彰46项。他说,当他最后一次和同学们一起高唱校歌时,八年间遇良师、得挚友,还有巡司河、梧桐道、北门桥、敬修亭这些承载了青春记忆的片段在眼前一一闪过,未来自己也一定会像歌词中写的一样,求实创新,用知识报效祖国。
作为许逸的“接棒者”,经济与管理学院毕业生周蜜是学校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在她心里,校歌就是青春的“放映机”。“校歌前奏一响起,我脑海里就闪过挥洒过飞扬汗水的中区操场、聆听过心事的巡司河畔、辉映过匆忙身影的梧桐大道,每一幕都让我热泪盈眶。”今年7月,周蜜即将奔赴云南镇雄支教。“我将带着母校给予的力量,在祖国的另一片大地上播撒知识的种子,让孩子们和我一样成为更有力量的人。”
学校艺术团团长、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生张聪主持过校内大小活动四十余场,今年的毕业典礼是他在学校主持的最后一场大型活动,他带着妈妈一起见证最后的仪式。在校歌环节,他一手握着话筒,一手牵着妈妈,两人共同合唱这首最熟悉的歌。
“从校歌开始,以校歌结束。典礼上,我带着妈妈一起见证校园主持生涯的谢幕。在湖工大的舞台上,我无数次唱响这首日夜流淌我心中的歌。在这里,我寻找到了青春梦想,度过了最无悔的四年。”典礼结束后,张聪激动地说。
艺术设计学院毕业生王德功是一名退伍大学生士兵,在部队的时候,他“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曾在3天徒步奔袭90公里、半夜4时还在坚守哨位、电脑前通宵写稿、射击场拿下全旅第二名、多次承担完成安保任务。退伍后,他将部队精神带入学校生活之中,不仅素质测评学分绩点双第一,还获得三项国家级竞赛奖项、六项省级竞赛奖项。课余时间,他热心公益、带队支教、开展公益墙绘。
“‘修炼’才能博学,厚积才能薄发,掌握知识才能报效祖国。校歌的歌词一直在告诉我这个最朴实的道理。”王德功说,校歌精神激励着他一刻不停下奔跑的脚步。
(长江日报记者周劼 通讯员史凡 陈凌)
原文链接:http://www.app.dawuhanapp.com/p/24973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