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出台指导意见,现场调度推进,连续两年列入湖北教育“十大实事”,打造体现时代要求、富有湖北特色、贴近学生实际的学生社区。目前,全省93.8%的高校完成建设,育人质效稳步提升。
华中科技大学
“五型社区”促全面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五融合五型”“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即以“五个融合”的工作思路为指导,建设先锋型、学习型、平安型、美丽型、活力型“五型社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学校强化协同管理,全员化育人队伍进驻社区。校领导带头,带动机关干部、专业教师等1200余人走进社区、走进学生群体。辅导员驻楼值班办公,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聘任1132名教师担任班主任,覆盖全体本科生班级;聘任一批企业负责人和优秀校友担任校外兼职辅导员,汇聚多方育人力量共同参与“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物理空间,因地制宜,科学构建“学校——片区——楼栋”三级学生社区建设模式,在学校层面建设“一站式”师生服务中心、教学活动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创新创业中心等;在韵苑学生社区、紫菘学生社区、同济学生社区、网安学生社区分别建设学生活动综合体;在45个学生宿舍楼栋建设230余间学生活动室,形成三级育人空间布局,实现思想引领、学业发展、安全教育、文化浸润、智慧服务五大育人功能。“一站式”师生服务中心现入驻单位25家,开设服务窗口28个,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设置自助服务设备21台,线上线下可办理各类事项逾777项,已为师生群众办理各类事项逾80万件次,服务满意率高。
党建思政工作深入一线,建设“先锋型社区”。建设区域党员活动中心、楼栋党员活动室,在社区组织“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展,定期组织开展“支书达理”交流会等系列活动,打造浸润式红色课堂。
学业支持队伍进到一线,建设“学习型社区”。建设校院二级“学业发展支持中心”体系,组织专业教师、辅导员、优秀学子三支学业导师队伍常驻社区,打造社区专业课堂、社区名师工作室,构建“大学生学业发展与大学规划”等高校精品课程。
安全健康教育引到一线,建设“平安型社区”。健全心理健康三级预防体系,举办“让艺术走进心灵”系列文艺活动等,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构建“学校—学院—班级—寝室”四级学生安全员工作体系,共聘任安全员7000余人,覆盖全部楼栋、班级、寝室。
浓郁校园文化浸润一线,建设“美丽型社区”。学校坚持28年共举办2449场人文素质讲座,实现课内与课外互补、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生动局面。推动思政工作品牌化,将工作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标识体现出来,形成潜移默化的育人实效。定期举办“寝室美化大赛”“标兵寝室评选”“能力提升工作坊”等活动,学生社区成为知识碰撞、思维交流的文化阵地。
创新创业实践带到一线,建设“活力型社区”。实施创新创业“双向百分百”计划,探索建立“学生自主,强化实践,学科交叉,开放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联通育人、科研、转化平台,构建“双创”资源集聚网络,在学生社区建设创新创业工作室。
华中农业大学
“四荟”集合激发学生活力
华中农业大学提出并践行“三全育人、五育融通、师生融乐、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荟俊秀、荟资源、荟文气、荟活力,致力于创设学生成长“全栖式”支持系统,建设更人文、更开放、更自在的学生社区。
荟俊秀,价值引领强信念。坚持党建引领,引导学生牢记“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殷殷嘱托,自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社区,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等设立专题80个,面向学生开展“精读精讲”200余场。二是推进“党建质量提升源头工程”进社区,百个教工党支部与百个学生党支部结对、千余名“红色导师”与万名学生结对,实现组织互建、党员互动、活动互联。三是推进“本禹志愿服务精神”进社区,通过志愿服务体验营等活动,让志愿精神入脑入心入行。
荟资源,“三全育人”聚合力。坚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动育人资源和力量下沉社区,建设托举学生成长成才的社区“百米服务圈”。
一是弘扬“五同”育人优良传统。形成常态化师生交流平台20余个,校院两级领导班子、专职辅导员、学院党委副书记、专业教师等下沉社区,师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同实践蔚然成风。二是建设“1+X”学生社区公共空间综合体。建成集学业支持、就业指导、心理辅导、国防教育、经济资助、宿舍服务于一体的学生事务服务大厅和44个学生驿站,集成1个信息门户和“祝鑫工作室”等师生自媒体矩阵,汇聚5个食堂、3个运动场等生活设施,以“百米生活圈”“线上+线下”满足学生各类需求。三是建设“狮山文谷”育人资源集聚地。以区域内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为主要平台,联结并激活场所、师资、物料等资源,为学生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教育机会和实践平台。
荟文气,知情意行寓于境。坚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引导社区师生“共同在场”开展文化建设实践,构建求真、崇善、尚美的意义世界。
一是坚持“三品四转”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统筹。成立学校文化建设委员会,校党委书记担任主任;设立文化建设办公室,作为校属实体管理服务机构;组建文化活动项目组委会和执行团队,让有公共文化服务意愿的师生参与,推动社区文化活动向品质型、参与型、涵育型、常态型转变。二是依托“两季三节”创设社区文化育人情境。每年举办毕业季、迎新季、狮山读书节等高品质文化活动600余场次。三是鼓励“自下而上”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立项。支持不同部门、院系、社团、年级的师生通过自荐、他荐及邀约等方式,策划、组织和参与不限主题、不同类型的活动。
荟活力,“五育融通”促发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营造支持学生多元发展、个性成长的社区生态,激发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无限可能。
一是倡导“无交往不青春”。倡导师生平等交流、深度互动,构建“师生融乐”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学生以专长、兴趣和志向为联结,开展跨专业、跨年级、跨楼栋、跨身份、跨国籍的朋辈交流,建设更具活力的成长共同体。二是倡导“无体育不青春”。坚持开展环湖跑、每日全员早操等“一跑一操一游泳”特色体育活动,精心组织贯穿全年的800余场“狮子山杯”系列体育赛事。三是倡导“无创意不青春”。鼓励学生结合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开展创意实践、参加创新创业赛事、参与校园文化创意项目招投标。
(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345”模式推动社区育人
(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秉持“共同缔造”理念,通过构建“三级架构”、推行“四个下沉”、打造“五类阵地”的“345”模式,积极打造良好社区育人生态,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学校出台实施方案,构建了“一站式”学生社区“1+3+13”的三级架构。其中,“1”指一个学校层面的学生公共服务中心,集学生综合事务办理和多功能场地于一体,重点满足全体学生的综合性服务需求;“3”指根据学生宿舍分布情况,设置东苑、西苑、北苑3个园区服务站,重点满足分区域水电保洁等生活服务需求;“13”指结合各学院的学生分布设置在宿舍楼内的13个学院社区驿站,共有100余间学生宿舍,重点满足各学院个性化、“一对一”的教育管理服务需求。
学校积极践行“一线规则”,推动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和服务力量下沉学生社区。一是领导干部带头下沉。校领导带头到社区开展“校领导接待日”“梧桐有约·书记茶会”等活动,“面对面”地为学生把脉问诊。二是学工队伍全员下沉。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带领辅导员全部在学生宿舍办公,选派22名驻楼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呵护学生成长成才。三是教职员工分类下沉。选聘党政干部、专业教师担任社区导师,要求班导师、健康导师、体育导师、社团和竞赛指导教师常态化走进社区,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四是服务人员全时下沉。宿管人员、维修人员、安保人员等24小时在岗在线,及时处置社区各类突发事件。
学校秉持“共同缔造”理念,积极打造“五类阵地”平台进社区,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一是党建引领阵地。各学院驿站配备了党委副书记办公室、辅导员工作室和党团活动室,各学院拓展建设了党建宣传栏、党建服务积分超市等阵地,常年开展党建引领活动。二是文化浸润阵地。结合各学院学科专业特点,在宿舍建设系列主题文化长廊、阅读区、墙绘区等,推进以文化人。三是学业支持阵地。选聘800余名学业导师、朋辈导师,常态化开展学业支持活动。四是实践创新阵地。建设多个学创中心、美育空间、劳育基地等,方便学生参加实践创新活动,助推学生全面发展。五是生活服务阵地。分园区建设集保洁、水电、维修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站,分楼栋建设自助洗衣烘衣、开水直饮水等功能区,方便学生就近解决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