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工精神”大家谈
理学院 王地国
本人在湖工大学习工作生活20多年,也亲身经历了湖工大从扩大办学规模到向提升发展内涵转型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20多年来,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湖工大人努力践行“厚德博学、求实创新”校训,团结一心、克难奋进,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着学校向高水平工业大学目标迈进,也形成了宝贵的“湖工精神”。个人体会最深的就是:不畏困难、负重前行的艰苦奋斗精神;爱校荣校、敬业奉献的主人翁精神;勤于探索、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
——不畏困难、负重前行的艰苦奋斗精神。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湖工大人最为显著的特征。湖工大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部历代湖工大人克服重重困难、自强不息谋求发展的历史。从1952年学校的前身——武昌农业学校建校开始,就有了艰苦奋斗的基因。建校之初,学校在牛棚中办学,校长提出了“艰苦奋斗、劳动建校”的口号。6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湖工大人传承着这一优秀基因,勤俭办学、克难奋进,学校事业发展稳步向前迈进。特别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近三十年来,由于湖北省属高校生均拨款标准很低,学校办学经费异常紧张,学校同时面临许多特殊的困难和压力。一方面,学校面临着筹措资金弥补内行集资案巨额经济损失,解决原后勤农工、大集体职工、机械总厂职工等各类非全额拨款编制的在职和离退休人员1000多人几次大型工资制度改革增资所需大额资金问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为满足扩大办学规模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投入所需的经费压力。但是,全体湖工大人服从学校发展大局,团结一心、不畏困难,勒紧裤腰带搞建设谋发展,共同渡过了学校发展最为艰难的时期,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爱校荣校、敬业奉献的主人翁精神。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精神,充分体现出了历代湖工大人的爱校荣校、敬业奉献的主人翁精神,主人翁精神也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原动力。1984年学校合并组建之初,以周克定、余天庆、沈邦兴等为代表的一批原华中工学院知名教授,为支援学校的发展建设而加盟湖工。在当时异常艰苦的办学条件下,他们肩负着使命与责任,迅速融入湖工这个大家庭,与大家一道无怨无悔地奉献出青春和热血,为学校组建之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学校1986年顺利获批为硕士生招生单位。在学校后续发展建设的几个关键时刻,全体湖工大人爱校荣校、敬业奉献的主人翁精神得以充分体现,也正是具有了这种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全体湖工大人才有了敢于担当、奋力拼搏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基础条件比较艰苦的状况下,全校师生团结一心、克难奋进,学校顺利通过1998年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4年学校更名、2006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两次入围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一步一步地迈入发展的快车道。正如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学校更名、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等几次专家组进校现场考察后一致性地评价所说,湖工大师生爱校荣校的主人翁精神实在令他们感动。
——勤于探索、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创新是一所大学发展的灵魂,是推动学校永续发展的不懈动力。60多年来,湖工大人锐意进取、积极探索,以改革创新促稳定求发展。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先后探索建立了“合格+特长”和“721”人才培养模式;在内部管理方面,学校从2000年开始探索推进内部机构改革,不断理顺机构与职责关系,2012年开始建立单位(部门)目标责任制和目标考核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内部管理活力;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学校在省属高校较早地探索建立了干部定期交流轮岗机制,最早实行干部、职工、教师聘期制和竞争上岗机制,持续推进分配制度改革,较好地调动了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校最早实行人事代理制,果断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一定程度上抵御了用工风险,降低了办学成本,提高了办学效益。一系列办学治校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不断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