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解决这一‘卡脖子’难题?”10月14日下午,在(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追梦》系列思政通识课2021年第三讲“不忘初‘芯’,逐梦前行”中,院士、专家、学者、师生一起组成教学团队,和现场近300名学生一起探讨新时代中国芯片行业发展的现状、机遇与挑战,带领大家开启一场奇妙的“芯片之旅”。
本次《追梦》思政课由(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芯片产业学院执行院长吕辉主讲,校党委书记刘德富,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郝跃,美国西部数据首席工程师李致朋博士,芯片产业学院教授马新国、王国裕,罗山梦黛老师和学生翁义欣组成授课团队助讲。
课程内容围绕“缺芯”之痛的根源、万众一“芯”的决心、芯片报国的殷切之心三个主题,通过课程导入、主题环节、经历分享和课程小结等四个环节展开,激励青年学子为中国“芯”腾飞奉献青春。
在校校领导和部分教职工代表现场观摩了本堂思政课。
校党委书记寄语如何做一名追“芯”人
“芯片虽小,却是‘国之利器’。谁掌握了芯片研发和生产技术,谁就能主导一场信息革命。”课程开始刘德富提出,要想彻底破解“缺芯”之痛,必须在高科技领域自立自强,必须拥有高水平创新人才,特别是要有一批有创新精神和真才实学的青年才俊。
刘德富为在场学生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要立志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青年大学生要放眼世界,不断增强运用国际语言、通晓国际规则、参与全球治理的意识、能力和水平;二是要立志成为心怀“国之大者”的时代新人,心系国家命运,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地从容应对“卡脖子”难题;三是要立志成为扎根湖北、服务工业的时代新人,在湖工学习,为工业服务,将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与湖北的区域发展布局精准对接;四是立志成为“多面手”复合型的时代新人,芯片产业发展涉及集成电路,微电子、材料、化学、机械、计算机等众多学科专业领域,要更好推动芯片产业发展,不仅需要芯片产业学院的学生了解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也需要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了解芯片产业的发展,希望同学们在学好自身专业的同时关注新兴学科专业的动向与发展,积极参与交叉学科的学习与研究。
院士、专家为中国“芯”找出路
“落后并不可怕,为什么?因为中国人不缺反击的力量!只要是卡住我们的,中国人一定能做出来,就像当初做导弹一样!” 谈及我国芯片“卡脖子”问题时,李致朋说。李致朋曾在美国从事芯片研发近20年,如今选择回国开展芯片研究工作。他分析道,“芯”痛的症结在于工艺、设备、原材料和软件的落后,而发展规模小、人才欠缺、创新开发能力弱是我国集成电路发展遭遇瓶颈的关键问题。“但差距正意味着机会,机会需要年轻人创造,希望各位学子在集成电路领域扎根,闯出广阔天地。”他提出,只有在战略上高度重视,资源上加大投入,注重全球资源整合与国际协调才能“破局”。
“我们一直强调创新,但更重要的是牢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郝跃院士长期从事新型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研究。由于没能到课程现场,他与同学们“云端”连线,结合自己多年以来的“第三代半导体”研究经历,以所在团队攻克材料生产问题和缺陷问题的过程为例,鼓励大家在本科、研究生阶段踏踏实实学好专业课程,保持对芯片研究的热爱之心。“但光有热情和雄厚干劲是不行的,最终要靠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扎实的基础,来解决集成电路发展的各种问题。”
理学院讲师罗山梦黛为大家讲述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崛起之路,介绍了全球半导体的产业趋势、发展集成电路的国家战略以及湖北省“一芯两带三区”的产业布局。“相比芯片短缺,我国芯片领域的人才荒显得更为迫切,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突破需要青年人才投身其中。”
“希望大家保持热情,学生阶段就要多动手、多做实验。”王国裕分享了自己初识芯片、海外求学、回国创业的经历,并对芯片产业学院学子提出三点“必须”:必须有实力,在学校打基础很重要;必须有创新精神,提升创新意识;必须不怕困难,埋头苦干。
学校育“芯”人才初显成效
从2018年起,(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调研了湖北省51家芯片企业,发现本省芯片产业发展遇到困境的原因在于芯片工艺人才严重缺乏,传统高校培养水平落后于产业发展。2020年1月5日,湖北高校首家芯片产业学院在(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马新国介绍,学院建设目标是立足湖北,服务集成电路产业;推动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发展“芯”特色;培养急需的产业创新人才。为解决人才创新能力不足、教学资源短缺、实践能力缺乏、国际视野受限等问题,湖工大积极探索“六共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即校-企、校-行、校-校等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实现专业育人与产业发展、企业需求“同频共振”。目前,学院已获批国家111引才引智基地。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学生参与学科竞赛覆盖率近90%,近3年获得国家级奖项100余项。近3年毕业生总就业率97%,58.9%进入芯片行业,30.7%进行深造,外界企业评价高。目前,学院正筹备建设芯片测试与验证中心。
刚入学时,芯片产业学院19级学生翁义欣一度怀疑自己,“我能学好芯片吗?”“未来有能力从事芯片行业吗?”如今,已进入大三的翁义欣能够很肯定地说:“我能!”在《追梦》思政课的讲台上,翁义欣从本专业课堂、竞赛、科研的角度出发谈到三年以来的学习经历,切身感受到学院教学紧密结合当下、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科研项目丰富、师生沟通融洽,他鼓励同学们不怕困难,埋头实干,扛起“中国芯”的重担。
芯片产业学院执行院长吕辉表示,全球芯片发展迅速,目前中国在高端领域存在不足,为了解决“卡脖子”问题,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芯片产业的发展,现已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芯片产业学院面向产业着力培养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希望同学们积累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创新实践比赛及科学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为加入到我国的芯片行业建设积蓄力量,共同构筑强大的中国“芯”。